什么是“舍利”和“舍利子”?
什么是“舍利”和“舍利子”?
“舍利”与“舍利子”,这两个词汇通常仅在佛教领域被提及,它们往往给人一种神秘感,同时也有人对其不屑一顾。接下来,我将简要阐述这两个词的具体含义。
舍利源自梵语的音译什么是“舍利”和“舍利子”?,因此从字面无法直接理解其含义。在印度,当人们离世后,其身体的各个部分,诸如骨灰、骨骼、遗体以及头发等,统称为舍利。
舍利子,指的是人死后经过火化过程所形成的结晶物质。这种物质在所有舍利中以其坚固的特性而著称,亦被称作“坚固子”。其形态各异,包括莲花状、椭圆形、圆形等,部分甚至类似珍珠,有的则像玛瑙或水晶;色彩同样丰富多样普通人有舍利子吗什么是“舍利”和“舍利子”?,涵盖黑色、白色、红色、绿色等,无不晶莹剔透,熠熠生辉。
也就是说,遗体的各个部分都被包含在舍利之中,这自然也包括了舍利子。舍利子,实际上是指火化遗体后形成的那些坚硬的结晶。每个人在离世后,都可以拥有舍利,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舍利子。舍利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舍利子则是一个特定的名称。
众人之所以对舍利子感到异常奇妙,乃是因为它与常人死后所留下的骨骼有着显著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僧侣或是有深厚修行的人,在去世后才能通过火化得到舍利,而普通人则无法做到。这种舍利子,实际上是人活着时修习戒定慧所积累的功德所凝聚的结果,若是没有经过修行,自然也就无法形成。
这个舍利并非众人所疑的结石,结石敲击即碎,但舍利却坚不可摧,即便以铁锤猛击,铁锤自身也会变形,而舍利却毫发无损。至于佛祖的舍利普通人有舍利子吗,更是神奇,世间没有任何物品能够使其受损。
火化后的舍利子数量因人而异,有的仅十几粒,有的多达数十粒,甚至有数百粒。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尤为丰富,佛经中记载其数量达“八斛四斗”,这些舍利子被其弟子们分别安置在十座舍利塔内进行供奉。
舍利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当一个人离世后,若其遗体未经火化亦未埋葬,且未经过任何特殊处理,其肉体却能长时间保持完好普通人有舍利子吗,宛如生前一般,这种情形便被称为全身舍利。
位于广东韶关南华寺的六祖惠能大师的真身舍利,还有与之一同供奉的丹田大师和憨山大师的真身舍利,均属于此类全身舍利。
河南南阳来佛寺的两位当代高僧,海贤和尚与海清和尚,同样具有全身舍利的特质。他们圆寂已满三年,但肉身依旧栩栩如生,未现任何腐烂迹象,因此被世人尊称为肉身菩萨。
经过火化后,遗骸所残留的固态物质被称为碎身舍利,这些物质包括但不限于骨舍利、血肉舍利以及头发舍利等。释迦牟尼佛遗留的舍利,便属于此类碎身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