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腐蚀日:从定义到应对,了解腐蚀知识
世界腐蚀日:从定义到应对,了解腐蚀知识
2009年,全球腐蚀领域的重要组织——世界腐蚀组织(WCO)正式将每年的4月24日定为“世界腐蚀日”。该活动的目的是提醒各国政府、工业部门以及公众重视腐蚀问题生活中腐蚀与防护论文,了解腐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普及腐蚀控制与减缓的相关知识。恰逢今年4月,我国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院长、享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头衔的韩恩厚先生,成功当选为新一届世界腐蚀组织的主席。
什么是腐蚀?
腐蚀通常可以理解为:物质(包括材料、结构等)与周围环境(如化学、电化学等)相互作用后,引发的损害、性质改变以及性能的下降。
起初世界腐蚀日:从定义到应对,了解腐蚀知识,“腐蚀”一词仅指“生锈”或“风化”,并且长期仅限于对金属的描述。在二十世纪的绝大部分时期,该词的主要含义涉及“材料(尤其是金属)与周围环境(通常为电化学过程)相互作用,导致其性能下降或损坏”。
科技的不断演进使得腐蚀这一概念得以拓展,其内涵不仅限于金属,还包括了各种材料及其构成的各类结构。以“钢筋混凝土腐蚀”为例,它涵盖了混凝土(非金属材料)的腐蚀现象,同时也涉及到了钢筋(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
钢管腐蚀
我国当前腐蚀环境的现状与特征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增速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然而,在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防腐蚀方面,我们还存在认识上的局限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些环节甚至长期被忽视。实际上世界腐蚀日:从定义到应对,了解腐蚀知识,我国所面临的腐蚀环境既复杂又严峻。
我国北方广阔区域广泛采用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氯盐型“融雪剂”,这一现象不仅导致城市道路、立交桥、高速公路与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受腐蚀与破坏生活中腐蚀与防护论文,而且形成了广泛的盐碱地,其中多数位于石油、矿产基地,尤其是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盐碱地。
在工业生产中,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以及高粉尘的存在,使得设备与结构的腐蚀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了腐蚀的负面影响,广泛存在的酸雨、江河的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土壤污染,通过化学腐蚀和电化学作用等途径,加速了材料的退化与设施的损坏。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将环境保护和腐蚀控制问题提高到战略层面,给予高度重视。
混凝土结构柱体的海洋腐蚀
预防或减缓腐蚀危害的措施
腐蚀是材料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会导致材料性能的降低和结构的破坏。因此,根据这一腐蚀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控制腐蚀的几种方法:调整材料特性、改善环境条件、以及实施环境与材料之间的隔离。
概括起来主要有:
根据使用的环境,正确地选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
对产品实施科学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制造工艺规划,旨在降低产品在制造、组装、存放等各个流程中的腐蚀风险。
实施多样化的腐蚀环境优化策略,包括在密闭或循环系统中应用缓蚀材料,同时进行脱气、去氧以及脱盐处理等措施。
采用电化学保护方法,包括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
在基材上施加保护涂层;
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现场监测与监控的技术手段,并且同步执行科学的技术管理与行政监管生活中腐蚀与防护论文,以确保材料能够充分展现其最大效能。
今日腐蚀世界日,我们携手共进,增强对腐蚀危害的认知,广泛传播防腐蚀的常识,成为守护地球之美的使者。
资料参考:中国腐蚀与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