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武则天敢杀了王皇后,而卫子夫却不敢动陈阿娇?其中有何原因
为何武则天敢杀了王皇后,而卫子夫却不敢动陈阿娇?其中有何原因
其实武则天杀掉王皇后,这样的结局是很令人意外的,因为王皇后对于武则天是有着很大的恩情的,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最初是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在李世民去世后因为两人没有子嗣被迫到感业寺剃发为尼为何武则天敢杀了王皇后,而卫子夫却不敢动陈阿娇?其中有何原因,过上清修的生活。
而在这之前她却和唐太宗的儿子也就是唐高宗李治一直保持一个情人的关系,虽然隔着有违世俗的伦理关系以及巨大的身份差距,但这并不能阻挡两人相爱,唐高宗对于她一直念念不忘,而武则天也不愿意一生常伴青灯古佛的日子,所以唐高宗一直想办法将自己的这位情人接回宫中。
在这一过程中,唐高宗的这一做法必然遭到朝中文武百官的反对,毕竟哪有后朝皇帝娶先朝妃子的,更何况还是自己父亲的遗孀,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耻笑皇室乱了人伦关系,更没了道德底线,这对于唐朝政权的稳固以及上层统治者的颜面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唐高宗想把武则天接回宫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不过好在王皇后对于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反对,即便是后来武则天怀了李治的孩子,王皇后也仍然没有选择趁机除掉她,反而是帮助唐高宗秘密的将武则天接到宫中当做自己的贴身丫鬟,虽说是丫鬟,但是王皇后从未将她视作奴仆来看待王皇后和汉武帝争过权吗,而是给予她如妃子那般身份的对待,更在后来帮助她确立在后宫之中的地位。
可是等到武则天顺利的进入后宫,两人的关系迅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促使这个转变的关键人物,便是另一位妃子萧淑妃,她和王皇后同受唐高宗的宠爱自然也就成了死对头,可两人没想到自打武则天进入后宫以来,唐高宗对她们的宠爱日渐减少,反而极力的宠溺曾经的情人。
这让两人也瞬间从敌对关系转为合作盟友的关系,想联合将武则天拉下台,可没成想武则天要比她们想象的更具野心和强硬的手段,她活活掐死了自己的女儿,栽赃嫁祸给王皇后,就这样顺利的将王皇后杀掉,武则天也自此坐稳了后宫之主的位子。
金屋藏娇难抵人心易变
对于“金屋藏娇”这个典故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吧!讲述的是汉武帝刘彻与陈阿娇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汉武帝小时候遇见自己漂亮的表妹陈阿娇,一见钟情,当即说道:“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等到他长大后也是兑现了曾经的承诺,娶陈阿娇为妻并将她立为皇后,可谓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唯美的爱情故事可能让很多人都为之羡慕,更是可遇不可求王皇后和汉武帝争过权吗,可谁能想到两人恩爱的生活被卫子夫的到来所打破。
卫子夫只是一介平民之女,最初也只是歌妓出身王皇后和汉武帝争过权吗,并没有什么显赫的身份地位,但是她却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都汉武帝看见她第一眼时就深深被她所吸引,随后便把她带入宫中行了周公之礼,而卫子夫的肚子也是争气,仅这一次便怀了汉武帝的孩子,这让汉武帝想不重视她都不行,自此以后卫子夫在后宫之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这让一直受宠的陈阿娇怎么能忍得了,本来两人生活的太久汉武帝早就对她腻了,而且两人也一直没有子嗣,卫子夫的出现无疑抢占了陈阿娇在汉武帝心中的位置,所以陈阿娇一心想除掉卫子夫,但是却多次被汉武帝所阻拦。
最后鬼迷心窍的她竟然选择用巫术诅咒卫子夫,要知道她这样的做法在当时是严令禁止的,一旦被发现便是死罪,不过汉武帝念在夫妻情深,阿娇又在他身边陪伴多年,最后从轻发落只是将她打入冷宫,而卫子夫面对陈阿娇这样的对待并没有在她落魄后落井下石,甚至连阿娇的一根寒毛卫子夫都未曾敢动,那这其中是有怎样的原因呢?
同是后宫争斗,为何两人做法天差地别
要说武则天和卫子夫在争斗过后明明作为胜利者,为何所做出的选择却有着天差地别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第一方面就是两人家世背景不同,这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先说武则天,父亲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母亲则是隋朝王族的后裔,这样的家世背景让人不得不对武则天有所忌惮。
再加上后来武氏家族随着武则天的扶持逐渐壮大,所以她敢杀掉王皇后是有着背后强大的实力背景撑腰,而反观卫子夫只不过是一个奴婢罢了,她没有资本敢与皇室出身的陈阿娇抗衡的。
其次就是这两人与皇帝之间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差别,武则天与唐高宗可谓是感情深厚,在李世民还未去世之前两人就已经确定了恋爱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了多年,而正是这种感情基础才让唐高宗敢违背众人的反对接武则天进宫,那卫子夫呢?只不过是一时被皇帝宠幸的宫女而已,她没有那个胆量敢去触碰汉武帝对陈阿娇的情感,搞不好很可能惹怒皇帝从而中来杀身之祸。
最后一点是两人有着很大的性格差异为何武则天敢杀了王皇后,而卫子夫却不敢动陈阿娇?其中有何原因,武则天向来杀伐果断,有着不亚于男子的野心,正是这种坚狠的心性才成就了武则天后来的霸业,她会选择清除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因素,所以她必然会除掉王皇后这个隐患,而卫子夫一直受着封建思想的影响,性格也是逆来顺受,既然陈阿娇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她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追究什么,所以她的选择与前者截然相反。
结语
从这两件事对比来看,在很多时候某个历史人物所做出的选择,以及最终导致的结局背后由着诸多的因素所促成,发生的许多事件也并不是我们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其中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原因,当我们深入其中参透所隐藏的真相,才能真正的看清很多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