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杨兴业;基于异化劳动分析框架的马克思早期货币异化论思想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付文军;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唯物史观研究范式;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3年01期
周文;宁殿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渊源、发展契机与构建路径;经济研究;2018年12期
倪大奇“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之我见;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年03期
曹典顺;政治经济学与唯物史观的内在关联;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10期
赵春玲;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关系分析基础及其当代意义——纪念《资本论》发表150周年;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06期
苗丽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启示;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年02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基本要点的概述;政工学刊;2014年04期
赵汇;论马克思的第二个重要发现;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10
陈弘;郭慧敏;对立与超越:政治经济学视阈下唯物史观与经济决定论思想进路比较;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12期
11
张夺;罗理章;马克思“无产阶级发现”的内在逻辑;北方论丛;2016年02期
12
邢方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甘肃农业;2006年07期
13
余源培,荆忠马克思的启示: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走向历史的深处;东南学术;2000年05期
14
赵家祥;剩余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兼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02期
15
毛加兴;马克思的私有财产批判及其人本经济学的建构理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政治经济学革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16
范洋;《资本论》中对比资本主义论证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的合理性原则;文教资料;2017年23期
17
张丽霞;《资本论》的唯物史观逻辑;理论探讨;2018年05期
18
彭五堂;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逻辑轨迹——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19
陈振羽;唯物史观在《资本论》中的运用;中国经济问题;1983年05期
20
石建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最初理论表白;理论月刊;2015年11期
21
刘炯忠;论《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证明;马克思主义研究;1985年01期
22
夏兴园;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学习《资本论》的体会;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23
蔡靖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三部曲(续);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4
高超;《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01期
25
卫兴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写作《资本论》的四十年岁月;中华魂;2019年02期
26
王瑶;郭冠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12期
27
王朝科;《资本论》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启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03期
28
方敏;《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03期
29
周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资本概念;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30
宋新柳;论亚当·斯密的税收思想;经济科学;198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张雄;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思考;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16年度);2016年
邹东涛;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具体形式理论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年
李宾华;私有财产法律保护模式之探微;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年
夏韦;试论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2004年
贺汉魂;私有财产可否被侵犯的经济伦理思考——兼论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可否侵犯的思想;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2004年
李建平;论劳动价值理论的两种形态;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年
王西华;唯物史观的正本开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陈为雷;马克思的贫困结构范式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2012年
赵利栋;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传播中的唯物史观述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1999年
10
何萍;更新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提纲);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11
刘森林;萨林斯与“唯物史观中的自然化趋势”;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12
张奎良;唯物史观的当代课题(提纲);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13
林校生;略述唯物史观的三个著名“判别式”;“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14
王西华;唯物史观的正本开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15
刘林元;姚润皋;尚庆飞;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2005年
16
张华荣;深入学习《资本论》方法论 构建政治经济学新体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2006年
17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18
林校生;略述唯物史观的三个著名“判别式”;“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19
张凌云;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定位——马克思的发现片论之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2007年
20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2005年
21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22
邹诗鹏;开放唯物史观的理论研究;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23
张大海;论公共利益的边界;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年
24
夏子贵;我对《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课本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和基本范畴的理解;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04年
25
王国清;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核心理论素养运用浅析;中学教育科研学术成果集(2019年第三季度);2019年
26
张维祥;段勇;“自由地实现自由”——试论唯物史观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
27
陶笑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唯物史观五原则;“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28
吴学兵;颜鹏飞;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起点的研究;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7);2016年
29
姚传旺;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30
姚传旺;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刘国辉;剩余价值学说;黑龙江大学;年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复旦大学;年
钱立火;《资本论》与唯物史观;复旦大学;年
张丽霞;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出场史研究;苏州大学;年
刘治恒;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贡献研究;西南大学;年
高其文;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李达经济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年
徐文越;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境域;上海财经大学;年
余京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维度及其当代观照;安徽大学;年
常青;财产哲学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年
10
周威;唯物史观视域下消费社会的哲学批判;中南大学;年
11
刘晓红;大众传播与人类社会——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诠释;复旦大学;年
12
韩钢;当代中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及其制度建构;陕西师范大学;年
13
雪婷;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吉林大学;年
14
王永灿;马克思生态思想演化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年
15
朱斌;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年
16
孙辉;历史发展道路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华东师范大学;年
17
路红芳;从“政治经济学”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吉林大学;年
18
江溪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书信选编〉》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年
19
惠建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权保护问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年
20
石佳;《资本论》的术语革命;吉林大学;年
21
郭冠清;企业制度演进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年
22
刘静;文化商品化的唯物史观解读及其现实启示;上海财经大学;年
23
崔迎秋;剩余价值理论视野下的期货市场;华中师范大学;年
24
魏寒冰;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年
25
袁立国;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关系研究;吉林大学;年
26
王驰巍;对《资本论》的认识论考察;复旦大学;年
27
张品;《资本论》中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年
28
王一妍;《资本论》方法论研究;吉林大学;年
29
陈世华;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年
30
朱云平;《资本论》转型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华侨大学;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赵璐;剩余价值学说;河北师范大学;年
龙忠威;论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的哲学意蕴;湖南师范大学;年
桑乾坤;剩余价值学说;东北师范大学;年
方思杰;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观比较研究;安徽大学;年
朱丙栋;剩余价值学说;四川大学;年
邓毅;论我国私有财产的宪政保护;西南政法大学;年
李俊芳;剩余价值学说;上海财经大学;年
乐立;论恩格斯早期唯物史观思想的萌芽;云南师范大学;年
崔玉红;剩余价值学说;华中师范大学;年
10
邓园园;《资本论》第四卷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研究;贵州大学;年
11
李晨旭;剩余价值学说;鲁东大学;年
12
钟丽宁;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及其当代启示;福建师范大学;年
13
赵明丽;剩余价值学说;吉林大学;年
14
温雅兴;唯物史观审视人类社会的辩证思维及其现实意蕴;大连医科大学;年
15
贾察荃;剩余价值学说;东北林业大学;年
16
石灵慧;唯物史观生成论研究;海南大学;年
17
王维佳;剩余价值学说;扬州大学;年
18
曾会;新中国建国初期唯物史观教育研究;武汉工程大学;年
19
霍艳斋;剩余价值学说;河北师范大学;年
20
高兴成;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山东师范大学;年
21
郑晓利;剩余价值学说;东北师范大学;年
22
王春雨;论青年马克思私有财产批判理论;黑龙江大学;年
23
张亚运;剩余价值学说;吉首大学;年
24
梁永贵;城市房屋征收中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探讨;湖南师范大学;年
25
陈莹莹;剩余价值学说;长春师范学院;年
26
李媛;唯物史观视野下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西北师范大学;年
27
郝丽敏;剩余价值学说;吉林大学;年
28
阿丽亚·阿依丁;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及其新时代价值;新疆师范大学;年
29
高敏;剩余价值学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年
30
张逸莹;紧急状态下的私有财产征用补偿法律制度研究;中国计量大学;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本报记者 李成刚;何干强:以唯物史观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曹立 辽宁省纪委监委干部 代玉;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
经济日报社 季正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楼航瑜;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经济日报;2020年
;超过九成被访居民赞同修宪保护私有财产;中国经营报;2002年
本报记者 张守增;私有财产能不能神圣?;人民法院报;2002年
本报记者 吴秀生;保护私有财产等于保护生产力;人民政协报;2002年
本报记者 张淑君;保护私有财产文化与制度要同行;人民政协报;2003年
本报记者 吴秀生 见习记者 周芙蓉;宪法中应加强私有财产保护;人民政协报;2003年
见习记者 郭怀沔;保护私有财产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原动力;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与不受侵犯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意义一样;法制日报;2004年
11
本报记者 宁 杰;保护私有财产 人民生活更幸福;人民法院报;2004年
12
;私有财产要立法保护;人民日报;2004年
13
;保护私有财产与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日报;2004年
14
;私有财产的社会效益;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5
本报记者 孙文鹰;修典:还私有财产尊严;人民法院报;2002年
16
本报记者 刘艳;保护私有财产根本还是修宪;人民政协报;2003年
17
彭兴庭;70年大限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对私有财产的变相侵占;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18
本报记者 刘勇 特约记者 江启疆;修宪保护合法私有财产;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19
;保护私有财产依据何在;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20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基礼;从劳动的双重属性把握唯物史观;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21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周嘉昕;何为唯物史观的“物”?;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
22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聂锦芳;重新甄别唯物史观的主线及界域;社会科学报;2022年
23
本报记者 马守敏;立法:给私有财产正名正身;人民法院报;2002年
24
本报记者 刘艳;修宪:应从“要求”和“需要”出发;人民政协报;2003年
25
;关于健全财产法律制度 加强私有财产保护的建议案;人民政协报;2002年
26
;私有财产急需法律保护 ;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27
鲁晓元;市直机关举办“用唯物史观认识芜湖工业发展”专题报告会;芜湖日报;2021年
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玢;唯物史观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刻意蕴;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29
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祥;将唯物史观运用于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30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天雪;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四史”学习的价值内蕴;山西科技报;2022年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